机器新闻写作:人工智能会取代传统媒体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能写代码写作业、能做题写剧本的ChatGPT近日突然爆火,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以内容创作为主的职业,将来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入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非接触使用场景逐渐增加,全球相关企业及科研单位都在积极围绕机器人技术的人工智能化、程序优化等领域不断探索。
2017年,由新华网和阿里巴巴集团合资建立的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就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人工智能媒体机器人——“媒体大脑”,可以实现对社会热词的快速反应和相关文本的海量生成,满足用户对于热点现象的阅读需求,对新媒体时代提升互联网企业话题引导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机器新闻的智能化已全面介入新闻素材采集、生产方式、新闻发布及传播等方面,使机器新闻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作为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现象级发展,机器新闻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呢?一起来了解~
01
中国机器新闻应用领域的拓展
智能化逐渐深入
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推动各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广电体系智能化发展,构建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在这一要求下,国家政策为新闻生产的智能化提供了诸多利好因素,也为机器新闻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成长空间。当前,我国机器新闻的智能化已全面介入新闻素材采集、生产方式、新闻发布及传播等方面,使机器新闻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首先,智能化技术提高了机器新闻信息采集的速度和范围。相较于传统机器新闻更多专注于文本信息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提供的如智能识别、语音及图像抓取、在线翻译、大数据搜集功能,都进一步使机器新闻信息采集速度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加入特定算法的网络数据抓取技术,更是能帮助媒体快速掌握网络上的最新动向、突发性事件及重要舆情,以便媒体人员即时快速地形成具有数据材料支撑的新闻报道。而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机器新闻技术的融合,则赋予了机器新闻采集非文本素材的能力,延伸了信息采集范围,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新的视角。
其次,智能化技术丰富了机器新闻生产方式。早期的机器新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主要以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和图片为目标,对关键信息进行抽取,并按照固定的新闻模板对新闻稿件进行标准化生产。这种主要依靠语法合成及关键信息排列生产出的新闻稿件,往往会具有同质化的缺点,机械式的文字风格明显,缺乏个性,对用户阅读体验造成了影响。而结合智能化技术后的机器新闻生产可以通过搜集用户群体情感及心理数据,准确把握和解析不同群体需求,为不同人群提供标签化的信息文本,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智能化技术还拓展了机器新闻发布及传播的渠道。在当前的互联网行业中,精准化推送已经成为新媒体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必备工具。而这一技术如今也在与机器新闻技术相融合,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对用户背景身份、互联网浏览记录、消费记录、活动区域等信息的获取及分析,机器新闻工具可以智能化地构建用户私人资料,从而为其定时、定版块地提供定制化新闻内容。而在信息传播方面,随着视觉呈现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新闻生产内容也逐渐从纯文本向多媒体文本扩展,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全景式的新闻内容呈现,如此次北京冬奥会所采用的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就可以做到让观众自主选择画面视角和位置,获得沉浸式的真实观赛体验。
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技术的普及
02
机器新闻技术对传统把关人行为的颠覆
随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式增长,新闻把关人的角色被不断弱化,这也使传统以人来进行新闻审查把关的方式被逐渐颠覆,形成了以机器筛选代替精英把关的新局面。一般来说,机器新闻技术在当前把关环节所能起到的主要作用为抓取和审核网络数据资源,拦截有害文章,对文章内容进行规范;对把关质量和数量进行平衡,即单位时间内审核的文章越少,则审核越精准;审核视频,拦截有害视频;自动调整内容审核标准,制定内容审核方式;对评论、弹幕内容进行审核拦截,屏蔽低质量评论;特定舆情的收集、分类及整理。有效控制低俗信息的传播,增加优质信息的传播,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人的主要责任,也是机器新闻把关人所要实现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机算法及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机器新闻把关技术正在对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行为进行颠覆。过去的新闻把关行为主要发生在新闻文章发布前的新闻素材采集和新闻文本生产环节上,即新闻学理论中所指的双重把关行为模式。但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过程中,把关行为却往往发生在新闻素材被加工成文本后。
这种从事前把关到事后把关的程序变化,体现了新媒体时代对把关行为对象和方式新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闻采集生产与新闻发布传播的结构性分离。由于内容和渠道的一致性,传统媒体长期以来遵循着素材采编、加工、发布、营收的线性单向性过程,而新媒体遵循着个性化选择、关注订阅、推送、交互反馈、个性化再推送的循环性过程。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使当前信息的主要发布者不再是专业的媒体从业者,而换成了大量的自媒体人员。其把关方式也由传统媒体组织内专业人士主导,变为掌握了固定算法的机器主导。机器介入了新闻生产环节当中,使传统媒体在失去了渠道优势的同时,也被弱化了新闻编排和传播的优势,并且使过去完整的把关结构发生了分离。
在传统媒体时代,把关人一般由媒体专业人士担任,如新闻记者、报社编辑、电视台编导、杂志主编。这种公开把关人身份、明确把关责任人的行为决定了媒体的公开化程度及权威性。[7]而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自媒体从业者通过非专业媒体平台匿名发布信息,从而使信息与现实个人相分离,造成了把关行为的隐匿。而计算机算法的介入,使这种把关行为的隐匿性更加深入。新媒体时代机器新闻的把关行为需要掌握有关用户个人背景及兴趣偏好等信息,而为了减少用户抵触,这种行为必须以隐秘的方式进行。隐形的机器新闻把关技术广泛存在于新媒体中,并由机器使用特定的后台信息过滤过程取代传统的人工公开审查流程。此外,算法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公司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其赢利的最重要因素,公众很难要求互联网公司公开其把关流程及数据筛选机制。
而机器新闻把关的另一项颠覆性行为,便是对信息传播话语权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媒体运营组织通过控制资讯传播范围,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来对用户选择施加影响并进行支配,从而获得信息传播话语权。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把关权力掌握在由媒体精英组成的职业把关人手中。把关人通过把关行为影响舆论走向,并以此掌握信息传播话语权。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权力已经不仅仅掌握在媒体手中,因此信息传播话语权也就不仅仅掌握在某一精英群体或某一组织手中。在传统媒体把关人将工作向机器转移过程中,其把关权力也因此逐渐转移到互联网技术公司的程序员、工程师手中。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传统媒体把关人行为而产生的新闻价值、职业道德规范、新闻专业主义都被重新进行了定义。
03
中国机器新闻发展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内,机器新闻技术的多场景应用及多类技术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重点。其发展趋势主要将聚焦于五个方面:对于国家政治建设的推动;对于环境传播的介入;与元宇宙技术的融合协作;对我国整体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本文摘自:《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发展报告(2022)》——《中国机器新闻发展报告(2021~2022年)》,作者:李啸。有删选。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推荐阅读